|
郭彩霞 |
|
熊定萍 |
|
赵勤 |
|
杨早明 |
|
王立辉 |
|
张凯 |
|
闵运桥 |
|
吴雪飞 |
|
鲍丽君 |
|
吴彩荣 |
|
高全胜 |
11月21日,市政协召开界别协商会议,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协商座谈。
会上,市农业农村局通报了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情况。郭彩霞等8名市政协委员和江夏区政协分别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构筑人才支撑体系、引入工商资本、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高全胜等两名委员与市农业农村局、市人才工作局负责人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期“议政与建言”刊发部分委员发言摘要。
■ 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蔡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郭彩霞
严守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底线,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大力发展种源农业,确保种业安全,进一步发挥好农业科创中心作用,扶持和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产业链;“人防”与“技防”联动联防,确保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升数智化监管水平,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加速推进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覆盖;统筹农业环境治理,确保产地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力打造雁阵效应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基层主心骨培养,让头雁领飞,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引导各类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一线挂职或任职,有计划地组织街、乡村书记到发达地区研学培训,拓宽视野,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头雁”效应;强化人才资源下沉,让归雁助力,要构建和完善城乡人才合作互动和双向流动机制,大力创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大学生到村级工作岗位实习和工作;强化新型农民培育,让家雁展翅,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体系,推行“点餐式”服务,通过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建设一支职业化的新型农民队伍。
坚持延链强链加快乡村振兴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推动主导产业做优做精,加速特色产区打造,科学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分区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加速数字农业纵深推进,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的发展速度,建设人机协同的空天地一体化数据信息采集体系,加快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示范样板,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培育互联网的新农人。
强化资源要素配置助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引领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选取具备示范带动能力的重点村,将资源集中向其倾斜,使之能取得较为明显的建设成果,实现“强村”带动“弱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振兴;统筹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共同缔造美好生活,强化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 构筑“乡村振兴人才金字塔”支撑体系
市政协委员、黄陂区政协主席 熊定萍
按照高端引领、强化基层、带动民间的架构,创新构筑“乡村振兴人才金字塔”体系,用人才体系建设打赢“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
做精做亮“塔尖”,促乡村产业兴旺。鼓励农业高端人才、创业投资人才、“回乡能人”、“下乡市民”担任村“两委”干部,用好储备人才。
做实做强“塔身”,促乡村事业兴盛。一是把回乡能人、农村“土专家”、退伍军人、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人员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养对象,开展认定评选,符合有关规定的给予相应职称,建立乡村实用人才动态储备库。二是支持乡村能工巧匠建立“木兰匠才工作室”,鼓励年轻人到工作室实习实训,鼓励研发产品,打造品牌。三是建立农业创业孵化平台,遴选出一批特色农业开发项目,给予小额创业免担保贷款和创业奖励,帮助产业做大做强。
做厚做牢“塔基”,促乡村社会进步。一是建立农民创业学院,设立一整套“缺什么、教什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二是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的原则,从现有的农民队伍中遴选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苗子。三是从户籍改革、安居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畅通人才返乡路径,从回乡能人、下乡市民、有志大学生中发展一批进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政协委员、汉南区政协副主席 赵勤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强化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用好“网上党校”,围绕乡村振兴打造一批精品理论课程,推出一批典型实践案例,建设一批现场教学基地,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深化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严肃组织生活,建立书记领学带学督学机制,引导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民主议事,做到重要政策党员先学、重要事项党员先议、重要实践党员先行,激发党员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斗志;讲好专题党课,组织优秀街道干部、驻村干部、农村党员等讲授“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述乡村振兴好故事、好做法、好典型;组织送教下乡,依托各级党校资源,组织优质师资力量到田间地头授课,把党校建在基层、建在村组、建在党员身边。
凝聚发展合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开展“在外能人大走访”,分类建立在外能人库,定期联系走访,强化乡情感召;针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人才需求,制定紧缺人才目录,强化“靶向式”培养、“订单式”供给;落实农村党员发展要求,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真正把先进分子、优秀人才吸收进来,激活乡村振兴人才“一池春水”。
■ 促进我市点状供地政策落实
市政协委员、东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早明
严格落实农业优先发展。要严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央一号文件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要求,在农业项目招商引资、金融支持、土地指标、建设审批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
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要结合各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按照乡村振兴促进法第67条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完善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相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为申报点状用地的重点项目增加土地指标储备。根据不同项目类型给予必要配套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优先安排土地增减挂钩指标。
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农业生态区法定规划体系,保障农业项目的实施。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导农业项目落地的法定规划。要加快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法定规划体系,保障农业项目落地。
■ 积极引入工商资本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市政协委员、武汉城铁城市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立辉
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工商资本的引入应符合乡村建设的规划发展和乡村实际。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振兴,应充分尊重乡村统筹规划发展方案,避免无序开发、乱开发、浪费资源等不利情形。
依托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开拓创新为原则,鼓励进入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村富民产业等,立足当前农业农村新形势要求,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一方面,充分发挥工商资本在城市发展中积累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利用好大城市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给优质生态环保食品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带来的商机,找到城乡优势互补、资源互促的切合点;另一方面,在工商资本引入资金、技术、人才的同时,充分保护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上的积极性和经验优势,调动当地农民在乡村经营和管理中的责任担当和积极性主动性,避免乡村发展企业化、公司化,丧失了乡村的自治能力,破坏乡村特有的地域文化属性。
■ 确保我市粮食稳产增收
市政协委员、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副主任 张凯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一是立足我市农科教人才优势,打造“武汉·中国种都”“农业硅谷”为契机,瞄准“粮食+”优势产业链,开展品种改良、抗旱新品种选育为重点的种业安全攻关、农业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为粮食生产赋能。二是调整生产方式。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前提下,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种植养殖模式创新,优化种植模式,连作、轮作经济作物,达到提高单位效益的目的,集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提高单位效益,提升产品品质。三是组建“市区街”三级常态化应急服务小分队,经常性开展粮食防灾减灾救灾科普进社区、进农村活动,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四是搭建覆盖粮食加工企业、种子企业、种粮新型经营主体及水稻种植户、市民的产、购、储、加、销等各环节的水稻产业互联网平台,以消费者“喜欢什么”促进流通环节“收什么”,引导种植环节“种什么”的订单水稻种植,开展标准化水稻生产,实现共生共赢。
■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江夏区政协副主席闵运桥代表江夏区政协发言
坚持基础设施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议将涉农项目和资金由区级政府统一整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真正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起到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根据本地实际,尽快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基础设施长效运维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制定好政策、划分好职责,在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村两委的监督管理作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运维管理机制。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应着重开发依托当地生态环境延伸的相关产业发展,拓宽发展思路,探索发展“绿水青山”的内容性产业,如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技、乡村文化、特色村镇等项目。
村容村貌的改善和农民文明素质提升紧密相连,应当通过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把文明、生态的理念渗透到农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 积极引导大学生下乡干事创业
加快推进武汉市乡村人才振兴
市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吴雪飞
多措并举,拓展乡村就业空间与渠道。在支教、支农和支医等传统岗位基础上,结合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新型需求,大力开发乡村振兴协理员、乡村建设助理员等岗位,增强吸纳就业能力。
线上线下联动,搭建乡村振兴专门化引才服务平台。线上可以利用现有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开设专项模块,也可新建专门化服务平台。主要有供需对接与发布平台,发布乡村振兴专场招聘岗位信息,定期推出线上招聘会,常年招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
线下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协助孵化培育一批下乡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通过服务站收集、联络、服务本区返乡大学生,承担政策宣传咨询、资源对接、产品营销、信息共享等服务,并全程跟踪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
■ 推进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汉南区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鲍丽君
乡村振兴,农旅先行。应充分掌握农文旅资源,找准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力点,学会借势借力。所谓借势,即在已有成熟景区的条件下提档升级,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康养、科普研学、农耕体验、休闲垂钓、露营民宿等乡村农旅新业态,不断提升农业休闲功能,顺应文旅消费新趋势。所谓借力,就是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企农在产业融合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市场化运营,运用科技创新,破解农文旅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为农业与文化产业注活力。大力开展品红色文化、听特色小调、赏非遗表演、住乡村客栈、体验乡村旅游狂欢节等这些丰富多彩的乡村农旅活动,让城市居民流连忘返。
强化创意驱动,打造新兴都市旅游目的地。在农文旅的升级版中,应通过发展“乡村+农事”“乡村+演艺”“乡村+节庆”“乡村+民宿”等模式,不断丰富乡村游种类,满足游客“沉浸式”体验需求,不断壮大我市乡村休闲产业规模。
■ 以人才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武汉四季永兴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彩荣
加强基层涉农部门人员配置,应加强乡村人才顶层设计,创新机制,打破藩篱,择优从致富能手、本土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创业先锋等优秀乡土人才中选拔一批政治过硬、素质较高、勇挑重担、作风纯洁的干部,充实到涉农第一线,带动农村党员干部准确掌握和运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探索引入“科技副职”,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可考虑探索科技副职选派机制,采用双向对接,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团队中,为每个村选配一名科技副职(挂职),切实发挥科技副职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引入一名科技副职、集聚一批人才、盘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
积极培训本土人才,育好乡村振兴“主力军”。组建区域乡村人才库,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教育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村秀才”。通过技术传帮带、大户带小户、产业做引领,培养一支能够熟练掌握标准化生产服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现代信息技术本领和农产品营销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帮扶队伍,以人才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以壮大产业支撑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高全胜
以产业载体建设为切入点,提升产业振兴交叉融合能级。完善乡村振兴产业园区体系,切实落实落地“每年计划新创建10个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三产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富农效果明显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园”目标,依托花湖机场建设国际临空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实现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突破;支持符合条件的示范乡镇优先申报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大力推动现有各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把产业培育作为示范创建的核心任务,力争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培育3个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10个以上国家、省级乡村特色产业小镇。
以产业集群建设为着力点,拓宽产业振兴特色发展路径。通过推动农业和渔业产业化集群、农业科技化示范集群、都市农业服务业集群建设,打造武汉市乡村主力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由单村小品向联村集约、由单一低端向复合高端的转变,构建“研发—生产—加工—贸易—会展—观光”长江特色淡水产品全产业链。
策划/市政协农业农村委 摄影/何晓刚
【媒体链接】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