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团会议和小组会议,审议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将在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一主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中发挥武汉力量,努力以一域发展为全局添彩。
强化“一主引领”,推进“九城一体”
“以武汉为龙头,把武汉城市圈做大,这是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发挥主导作用的重中之重。”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说。
她初步测算,今年,武汉城市圈有望为湖北省贡献60%的产值。比较其他省域内部的城市圈,如杭州城市圈、成都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武汉城市圈可能是体量最大、规模最大的集群。
邹薇认为,扛起“一主引领”责任,武汉至少要形成4个功能——要素资源集聚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对外开放枢纽功能、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功能。“要真正形成头脑在武汉、身体在周边,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周边,高端附加价值产生过程在武汉,配套附属的产业链延伸在周边,这样的整体发展格局。”
“产业协同是城市圈同城化的关键,而数字经济在共建协同机制、重塑产业架构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全胜表示,没有数字经济的一体化,就谈不上城市圈的同城化。以数字经济一体化推动武汉城市圈纵深发展,武汉城市圈尚需下好先手棋。
高全胜建议,一要理念共享,旗帜鲜明提出“武汉城市圈数字化”和“数字化武汉城市圈”的概念;二要体系共建,做好武汉城市圈数字产业化的补链强链工作;三要产业共生,加快武汉城市圈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步伐。
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离不开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圈通办”。截至目前,在武汉城市圈,涉及到住房公积金、民政、医保等领域的319项民生高频事项已实现“跨市通办”,累计办件量达19万余件,其中武汉市办件量12万余件。
“‘一主引领’,武汉义不容辞要担当头雁,发挥牵头组织作用。”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贵达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圈公共数据开放水平,推动城市圈数据跨区域流通,打造城市圈数据融合创新生态。
做强主城,做大副城
推进市域做大做强,武汉市要求中心城区提升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先进功能集聚承载能力,发挥现代服务业“主支撑”作用;做优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4个副城。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武汉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党委委员、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占再清认为,武汉市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江汉区大有可为。
去年12月1日,“长江双碳行动伙伴平台”在江汉区成立。该平台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碳绿色服务联盟为目标,探索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和金融集聚地。
“基于中碳登落户武汉、辖区金融机构较多等优势,江汉区正积极推动碳金融中心建设。”占再清认为,武汉市正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江汉区的探索,有助于武汉积极把握试验区扩容机遇,在新一轮试点申建中赢得主动。
“目前武汉各城区都有亮点,但还要有一颗最亮的星。”邹薇提出,迫切需要做大做强长江新区副城,应比照我国已经形成的20多个国家级新区,以全新视野规划建设。
她建议,一要做好“智”字文章,推进智能化产业、智力型人才、智慧型城市治理。二要做好“链”字文章,构建高端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三是做好“治”字文章,全面引入数字化特大城市治理模式框架,打造一座引领武汉市未来发展的新城。
从20平方公里临空新城,到55平方公里空港国际商务新城,再到如今的150平方公里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临空经济区副城的崛起,让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投资开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黄峰十分自豪:“我们将高起点规划武汉天河航空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导入,建设‘港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航空城。”
80年代的岱黄高速,90年代的绕城高速,到现在的机场二通道、江北快速、四环线……武汉市人大代表、黄陂区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蔡崇华亲身参与、见证了武汉市的交通发展。他认为,副城发展,仍需交通先行。
他介绍,为加快临空经济区副城的建设,黄陂区已启动5条与主城区互连通道建设的前期工作,并提前谋划临空经济区与长江新区副城之间的快速通道(即三环线北扩),建议成立市级协调机构,加快推进规划建设。
【媒体链接】
1.湖北日报2022年01月13日4版:
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201/13/content_149483.html
2.湖北日报客户端:
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ad/content/202201/13/content_14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