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

图片
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要闻

【媒体聚焦】市政协委员围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建言献策 为乡村振兴增动力、强合力、添活力

作者:| 来源:《长江日报》 | 发布时间:2023-10-16| 点击数:

10月10日,市政协召开界别协商会议,围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开展协商座谈。

会上通报了我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情况。高全胜等10名市政协委员分别从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两名委员互动提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进行了现场回应。

本期“议政与建言”刊发发言摘要。

■ 全面推进我市乡村产业振兴

市政协委员、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高全胜

突出优势重点,做大做强乡村主导产业链。一是推进乡村产业有序发展。根据不同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合理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做到宜种则种、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重点发展多元特色种植养殖、乡村休闲开发、物流冷链直供、“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三是聚力打造核心产业集群。做优“现代种业”集群,做强“农科创”集群,做精“菜篮子”集群,做特“农业+”集群。

促进产业融合,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二是推进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一体化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间交叉渗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实供应链。三是推动文旅康体融合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把科教优势落地为产业振兴优势。一是提升农业科技硬核实力。加快建设“武汉·中国种都”,打造生物育种创新高地,建设我市陆基设施渔业和长江特色水产品科技示范基地,提高海鲜陆养工厂化水平。二是推动产学研有效协同。三是加强推广和应用。建设我市优质本地蔬菜、长江特色水产品科技示范基地。

唱响农业品牌,扩大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制定完善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培育消费者“后备箱商品”和武汉特色“伴手礼”农特臻品,形成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做好“农博会”“种博会”等本地展会,争创全国知名会展品牌。

强化要素保障,为乡村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强化用地保障。加强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二是强化人才支撑。三是强化资金扶持。

■ 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市政协委员、黄陂区政协副主席 陈传忠

探索融合产业用地政策落地,对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原有企业新办农产品加工项目进行优先供地,合理增加配套设施用地规模,适当放宽对民宿、餐饮、停车等用地限制,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建立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态化、设施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民调整种养结构,种植高档农产品;加快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营销新模式;依托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田园康养基地和田园式花园式乡景基地;发展认养农业(订单农业的一种方式)、定制民宿,定制加工农产品等,引导龙头企业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组建紧密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政府部门要像抓工业招商那样抓农业招商,积极招引发达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我市现代农产品加工园等农业产业项目建设。

■ 加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推进我市乡村产业振兴

市政协委员、武汉城铁城市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立辉

搭建平台,科技助推农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武汉农创中心平台作用。依托农业农村部国家级公共研发平台,发挥院士专家团队领军作用,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提高先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三是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将数字技术嵌入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供应链管理全过程,实现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

创新模式,深度融合。一是做好“农业+文化”主题定位,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品牌,形成各有千秋、相互协同的发展格局;二是丰富休闲体验产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文旅”“农康旅”“工农旅”的创新融合发展;三是提升乡村旅游体验质量,加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休闲农业品质,构建乡村休闲旅游业态体系,打造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园区。

■ 加快打造生物育种创新高地

市政协委员、蔡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郭彩霞

加快将生物育种作为战略发展高起点规划布局。一是以科学规划有序推动产业发展,把握生物种业发展主动权。二是以平台建设引领支撑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前瞻部署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多学科交叉集成的农业人工智能和农业细胞工厂等重要共性技术平台,以及农业基因资源库、农业表型组等大科学装置。三是要构建新型生物育种创新体系。重点以数字化嵌入为牵引,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利用,为打造行业领头雁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

加速对生物育种产业关键核心高聚焦攻关。一是聚焦生物育种核心关键技术创新。以武汉农创中心为依托,大力支持洪山实验室、高校院所等加快策源创新。二是聚焦重要战略性品种创制。聚焦主要粮食作物、畜禽品种等,与高校院所紧密合作,组建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将前沿生物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创制突破性品种。三是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 加快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带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市政协委员、江夏区政协主席 魏雄伟

运用“定制”模式,加快培育“认养农业”。“认养农业”是订单农业的一种,要积极创新认养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探索推进“云认养”,通过线上认养、线下代养,让“认养农业”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挖掘更多认养项目,探索将我市特色种养殖项目纳入认养范畴,如江夏区山坡街培育的红薯、“红美人”柑橘、石斑鱼、肉牛等特色种养殖产品。通过发展“认养农业”,全面带动农家乐、旅游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不断拉长产业链条。

利用“科技”手段,加快培育“AI农业”。利用AI、物联网等技术从选种、土壤检测、智能耕作等方面为农业提供实时数据,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成本。要完善农村信息网络、水利、交通等各类配套设施,建立农业信息共享平台,为“AI农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强化对我市诸多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AI农业”技术落地提供人才保障。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市政协委员、湖北陈氏詹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顺刚

科学制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规划。农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要紧密结合乡村自身实际,根据不同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合理制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规划。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可重点考虑向海产品陆基淡水养殖、“鱼光菜互补”、乡村步道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将新产业新业态农业示范区作为重要抓手,加强资源整合和科学统筹,示范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加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信贷担保等方式,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发挥涉农资金最大效益。

■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

推动我市乡村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吴雪飞

延伸附属产业,推动乡村休闲产业系统化。乡村休闲产业具有综合性,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交叉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产业网。推动产业系统化发展的关键是产业间相互联结、区域间相互联动。首先,需要强化乡村休闲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依托主导产业并向下延伸,配套完善附属产业的功能与服务,形成结构化、多层级乡村休闲产业链。如黄陂区,在现有的木兰文化休闲产业基础上,往上可以结合有机农业、非遗手工业,往下可以结合历史名村、特色民俗,构成系列融合产业,形成多样休闲体验。这不仅可以避免千村一面和同质化,还可以满足民众多维体验和多元需求。除了产业延伸,还要注重区域的协同发展,单点的爆发对于整体区域的发展而言作用有限,应通过资源共享、项目串联、优势互补等形成区域特色品牌带动全域发展。

■ 加强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

市政协委员、新洲区政协主席 高潮

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突破街镇、村地域界限,通过合理规划、适度归并、小田改大田,大力实施“宜机化”改造,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继续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一批满足要求的高标准农田,形成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一是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二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生产力要素组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三是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种粮大户,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四是组织农民成立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撂荒地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形式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

■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市乡村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自然资源专职副总督察 吴立群

擦亮三乡工程品牌,持续推进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持续推进千万城市人口和农村互动交流、发展。引导市民积极投入乡村休闲游、后备箱工程、农房出租利用、高品质民宿等项目;做好能人回乡意向的梳理,建立表单和数据库,做好精准服务和引导;鼓励市内适宜企业有序向新城区农村地区转移或跨界投资新城区农村产业。

充分培育和发挥好大型企业链主地位作用,做强做优农业产业链,引导社会资本上下游链条式发展。一是要引导和培育市内相关企业成为链主。要积极引导和培育武汉高农、良品铺子、仟吉等具有链主潜力的企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链主;二是积极引进优势企业来汉发展成为链主。三是要充分发挥好链长作用。借鉴工业产业链发展的有效做法,建立农业产业链“链长”负责制。

■ 缓解乡村振兴用地难问题

市政协委员、市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处处长 李苨苨

加快推动点状用地政策落地。一是研究出台乡村振兴产业用地土地价格支持政策。二是积极推动村企联营发展。鼓励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土地使用权人,采取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投资乡村振兴发展的经营主体共同联办企业,并申请点状用地。三是加快完善乡村地区规划管理政策。四是明确点状用地报批程序和要求。

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一是加快盘活农村存量闲置建设用地。二是出台鼓励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的政策。三是积极稳妥开展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鼓励各地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作价回购、统一租赁或与农户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本村农民闲置宅基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策划/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媒体链接】

《长江日报》2023年10月12日第5版:

http://cjrb.cjn.cn/html/2023-10/12/content_271934.htm